心为道场,法为修缘

甲辰年,是利于传统文化崛起的年份,所以今年大家也见证了很多传统工艺、易学、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出圈,同时很多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各类经典,也再次得到了大家的追捧。

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,说明我们开始对我们自己的文化高度关注和回归,很多人都开始凭借兴趣来学习。也是借着这一现象,我想谈一谈《易经》初学者的一些心态,还有对《易经》初学的一些建议。

《易经》适不适合所有人都学?

在整个传统文化经典中,《易经》是六经之首、大道之源,是受伏羲、文王、孔子等古代圣贤发展完善,是历代帝王、王侯将相和伟人实践的经典。

《易经》里面有许多深奥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,但其深奥程度和复杂性也使得能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。所以,其实《易经》并不适合所有人都学,如果大家把《易经》当成答案之书,只求解不解因的话,反而对自己有害处。

我个人的感觉是,学习《易经》要慎重,你选择学不学的时候要慎重,学到有自己的感悟了怎么用也要慎重!

《易经》初学者的应有的心态

《易经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思考能力,对于初学者来说,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。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白话文的理解逻辑,再去看《易经》中文字和句式会有明显的不适。

古今异义,词义转移,生僻字词,句式结构,更多时候你都需要去追究某一个字的发展来源,找回最初的语境来理解。中间的繁杂,也绝不是凭借兴趣就能有始有终的。

因此,是否学习《易经》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、文化背景、自身能力和条件来决定。

如果你对《易经》有浓厚的兴趣,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它,那么它可能会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。但如果你对它没有太大的恒心,同时又觉得非常耗理解、进步甚微,那么也不要勉强,可以用这个时间去学一些其他的。

对《易经》初学者的一些建议

《易经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学问,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理解,大家不要求速,不要去做那种一知半解、不知缘由的学习

在学习《易经》之前,大家需要构建好学习易经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体系,包括十天干、十二地支、先后天八卦、阴阳五行、天文历法等等成系统的理解和贯通。打好基础,而不是等到学更高级的时候乱捡。

很多初学者学了《易经》之后,反而被限制了:既走不回现有的生活,而且本身在易经的学习上也并无精进。自己原来的路也走不了了,易学没踏上路,修行走不了,变成了大过。

为何?

我觉得这就是没有正确认识易学的典范,而且容易过分依赖术。修行人尚且需要不断问心,不断内修,才能使自己不受制于外物。所以,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,以什么身份入道,在心在念都不可马虎。

所以说,学习《易经》应该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和需求,而不是盲目跟风,最好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打算。